本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满祥教授、朱柏教授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欧阳海峰教授主持。
会议开场报告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丹教授带来的《靶向消融辟蹊境,管腔再通启新生》,一例晚期肺鳞癌恶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进行PTS靶向消融的治疗经验和体会。61岁男性患者确诊肺鳞癌一年余,一线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后复发,肿瘤跨越左右主和隆突弥漫性生长,右中间支气管开口几乎看不到,会诊后讨论实施二线化疗(吉西他滨)+局部介入(PTS靶向消融)治疗。PTS治疗(两个月3次靶向消融)后,左、右主支气管和隆突处肿瘤明显缩小,黏膜光滑完整;右中间支气管开口明显、管腔扩大、右下叶可见,患者获益明显。李丹教授认为PTS靶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和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可使患者最大获益。
李满祥教授进一步补充了会诊过程中的方案选择考量,并肯定了PTS所致肿瘤坏死为凝固型坏死的特点。
随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李江鸿教授带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病例分享。患者肺癌伴甲状腺转移,一、二线治疗后复发,大气道上段肿物(声门下混合型狭窄)致狭窄严重,置入支架后,支架反复移位。经1次PTS多点注射,即时可见肿块坏死和固缩。注射后1天和4天复查发现肿块进一步缩小,气道大致通畅,支架可以取出,为后续全身抗肿瘤治疗争取到更多时间。李教授认为该病例展示了PTS靶向消融的明确疗效,是介入治疗为全身争取时机的一个典型案例。
会议第三环节为讨论环节,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遆新宇教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晖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王贵佐教授、周至县人民医院巩晓峰教授、渭南市第一医院李勇平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徽教授、薛静教授、宁谦教授分别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见解。大家一致认可PTS作为创新靶向消融手段,为大气道梗阻/狭窄治疗提供支架外的新选择,安全性高且效果明确,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其与靶向、免疫等全身治疗以及其他介入方法的联合应用;也强调了介免联合的潜力和技术创新需求;此外,对于基层医院与呼吸介入技术提升的问题,各位教授一致认为,对于新的治疗技术目前基层开展还较少,需通过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呼吸科的肺癌治疗水平,拓展治疗方式,同时还应发挥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关键作用,多维度应对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挑战,不断丰富临床实践经验,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本次会议大咖云集,病例分享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操作实践,讨论环节也是各种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的碰撞,气氛热烈。大家一致认可PTS靶向消融的疗效与安全性,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未来有许多治疗领域值得探索。
-END- 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